四月之戀 AVRIL

四月之戀 AVRIL, 2007

9.0 2007.04.27上映
地區未提供 劇情 01時36分
湛藍的普羅旺斯海邊,她和祂和他們之間

跨越禁忌束縛的解放之旅……

22歲的四月從小生長在修道院裡,虔誠的她一心盼望能夠將自己奉獻給上帝,做一名真正的修女。然而同院的貝修女卻時時鼓勵她發揮獨有的美術天份,離開修道院,走向自己的人生,但四月始終沒有接受勸告。就在四月接受其他老修女的指示,決定閉關受戒進入修行之路的前夕,貝修女告知她一個震驚的訊息:她在世上有個雙胞胎弟弟!四月於是決定暫時離開她此生信仰的避護所,出發尋找弟弟的下落。未經世事的她,只騎臺腳踏車就上路,連糧食都沒有,將餓倒時,幸而巧遇年輕男子皮耶相助,並陪伴她到卡馬克鄉間的海邊尋親。待終於找到弟弟,她卻驚訝地發現未曾謀面的弟弟竟與一名男子同居!

為與弟弟重拾親情,四月決定留在海邊幾日。與三個男孩獨處的夏日假期,四月體驗到生命中無數的第一次:第一次穿上泳裝、第一次喝酒、第一次唱流行歌、第一次因為異性感到臉紅心跳……

假期結束,神祕的貝修女再度出現,這次,她捎來一個更驚人的祕密。四月會再回到修道院嗎?她的人生將因此改變嗎?她與男孩間的情愛又將如何收尾?

製作花絮:

「修女」與「祕密」

【四月之戀】劇情圍繞著小修女四月打轉,另人好奇導演是否有特殊宗教背景?或對宗教有著特殊情懷。其實這個靈感如同天啟,話說有一天,導演正在車上聽著德州樂團(TEXAS)的《The Hush》,當時播到一段間奏,導演腦中突然有一段影像隨著樂曲顯現:他看到一個修女拖著一袋蔬果行走在鄉野間,穿過鬆叢間走向大海。她把自己的單車停在一旁,然後將自己的頭紗及袈衣褪下,半裸著走近潮水,早上浪不太大,她於是把衣服全脫瞭然後浸到海中。這一景一幕,配合著音樂,剎時深深感動導演傑哈,後來他更進一步將這個「天啟意象」實現在電影裡。

至於【四月之戀】的另一主題「祕密」,則是來自導演自己家庭的故事:一段母親與外婆的故事,但是真實裡她們從來沒有像電影裡一般講出來,這也就是為什麼「祕密」這個主題會變成這部電影裡很重要一個議題。對於導演而言,虛構故事能夠治癒真實世界的謊言,當片中貝修女終於說出祕密,導演彷彿也聽見自己的母親道出了一直隱忍不說的事……

也因為如此,有一場貝修女和四月的對戲,因情節涉及導演個人記憶,導演在彩排時就已熱淚盈眶。繆繆及蘇菲演技自然生動,完全不需導演特別指導,就像深知導演所思所想一般。看著自己鍾愛的兩個女演員就在眼前飆戲,導演也備感激動,他說,這除了情感上的感動,還有喜極而泣:「為了能夠結合我深愛的兩位演員而喜悅」。

「畫」在劇中的角色

另外,處中處處出現的顏料、彩繪,亦是本片重要元素之一。最初,【四月之戀】的劇本名稱直接命名為「畫筆」,「畫」的角色與引申的涵義在本片大量出現。四月在劇中喜愛繪畫,男女主角戀愛的場景設定在一起畫畫,主角們也有一起作畫的重要橋段。

與「畫」有關的情節,皆是關鍵場景,導演拍來也特別用心。比如劇中一場皮耶教四月調和顏料祕方的戲,是四月初陷情網的重要轉折點。最初的幾個鏡頭都拍的不好,但導演不願用剪下來掩飾,他仍採取慣用的長鏡頭,等待演員間自行產生氛圍……果然最後不負等待,兩個演員間發生了美妙的化學作用:蘇菲紅了臉,尼古拉也微微發抖,兩人間的曖昧情緒達到了最高潮。

本片另一場極重要的一場「畫」戲,是四名年輕主角以身體為畫筆,裸身沾塗顏料在修道院牆上留下印記。導演拍攝這場戲時,也面臨了許多技術上的困難,但是這種挑戰卻讓他興奮異常。到最後他堅持選擇一鏡到底,來呈現身體作畫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創作。

一部融合「輕」與「重」的混搭電影

在風格方面,導演在這部片裡使用了很多混合的手法,將一些奇妙的對立效果融在電影裡。他喜愛追求一種出奇不意的「混搭」,例如結合無釐頭與詩意感動,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效果。比如,導演特意找到一處幾世紀之前的修道院真跡,在古老、灰暗寂靜的修道院拍攝一部二十一世紀的電影,這個對比讓導演深深著迷。此外,在唱詩班場景中,導演突發奇想找來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號角號搭配教堂聖歌,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,特殊的低音牧場樂器配上天籟般的聖經詩歌帶來一種別緻的味道,既有趣又感人。

要求自然,戲裡戲外沒分界

對於演技,導演要求自然、不刻意製造,他要的是演員間順勢發展出的情緒。所以,在拍攝一場蘇菲和三個男孩一起在船邊的戲的時候,實際的戲外情形其實頗接近:三個男生間,克雷蒙和理査相處融洽,尼古拉必須要試著融入他們;不過,不管親疏,三個大男孩聚在一起總是鬧哄哄,停不下來,一旁的蘇菲就顯得很安靜、不大講話。這些真實元素後來都應用到劇情裡。另外一場男孩們教四月唱「艾琳」(Aline)這首歌的戲,也是演員間自然發展下的橋段。

無怪乎劇中幾名年輕演員間互動之自然,足以讓觀者也感染上他們青春美好的氣息。
相關